本報訊(記者王志強)12月21日至22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濟超帶領調研組深入我市,調研文旅融合發(fā)展工作情況。省人大民僑外委主任委員、常委會民僑外工委主任賈瑞琴,省人大民僑外委副主任委員郜秀菊,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一級巡視員李學義,省人大常委會民僑外工委副主任仝俊寬,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朱建偉參加調研;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栗金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許勝高,副市長慶志英,市人大常委會秘書長任曉云分別參加調研。 調研組一行首先來到廟底溝仰韶文化博物館,詳細了解博物館設計風格、展廳布局和展品布置情況。調研組指出,要充分認識到廟底溝文化的重要意義,場館建設、展品陳列和展廳布局要把史前文明發(fā)展系統(tǒng)呈現出來,從時間維度、空間維度、文化維度等方面講清“從哪來、到哪去”的文明脈絡,打造文化氣息濃郁的特色博物館,全面提升觀展體驗。 來到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百里黃河生態(tài)廊道、湖濱區(qū)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項目等地,調研組實地了解了我市沿黃生態(tài)文化旅游帶建設情況。調研組指出,要統(tǒng)籌推進生態(tài)保護治理工作,深挖黃河文化內涵,用好白天鵝特色優(yōu)勢,找準生態(tài)、文化、旅游融合發(fā)展的結合點,走上文旅融合“快車道”。 在陜州地坑院,調研組聽取豫西民俗文化開發(fā)和特色旅游發(fā)展情況的匯報。調研組指出,要在本土特色民俗文化傳承保護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進旅游開發(fā)工作,持續(xù)完善基礎設施,強化運營管理,推出文創(chuàng)精品產品,提高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競爭力,做強民俗文化旅游產業(yè)。 調研組在實地察看澠池縣仰韶文化博物館和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后,對我市建好傳統(tǒng)文化展示平臺、打造“早期中國”文明長廊的舉措表示充分肯定,指出要以仰韶文化發(fā)現暨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紀念大會召開為契機,高質量推進仰韶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工作,完善文化旅游休閑產業(yè)鏈,打造有強大影響力的文旅品牌。在澠池縣劉少奇舊居,調研組指出,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做好文物保護和合理開發(fā),讓群眾近距離學習革命歷史、接受紅色文化熏陶,高質量打造紅色教育基地。 |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濟超到我市調研文旅融合發(fā)展工作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1-12-23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