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崔志堅
![]() 伴隨著太極拳伴奏樂曲加長版《十送紅軍》,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中心小學課間操的操場上,全體學生隨著樂曲打起了陳式太極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
“提倡‘文誦道德經(jīng)武習太極功’的函谷關中心小學是全市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縮影。”靈寶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高風說,堅持讓孩子心靈浸潤“家鄉(xiāng)水”,立德樹人呈現(xiàn)出特色鮮明亮點紛呈的良好局面。
靈寶地處魏巍秦嶺東麓、滔滔黃河之濱,被譽為“中國金城”。這里是道家之源,函谷關千古聳立,留下了“紫氣東來”“老子著經(jīng)”的佳話;這里是華夏文明源起地之一,“夸父逐日”“黃帝鑄鼎”的故事在山水間代代相傳。
書法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更是塑造專注品格,提升人文素養(yǎng)的“不二法門”。靈寶市第四小學專門開設了《國韻書法》課,走進四(8)班教室,何春英老師正在上毛筆書法課。她指點孩子臨習學校創(chuàng)編的《道德經(jīng)》書法成語校本教材。這一節(jié),要寫的是“大音希聲”。她通過幻燈片展示,引導學生仔細觀看范字書寫規(guī)律關系,講解筆畫書寫要領,隨后是示范,指導學生臨帖練習。20分鐘后學生先自評,隨后是組內(nèi)互評、優(yōu)秀佳作展示,在比、學、趕、幫的氛圍中,孩子們盡享書法帶來的進步與喜悅。整堂課,孩子們興趣盎然,樂學其中。
四(4)班學生張齊灝然的母親深有感觸。兩年前,正是沖著這里濃郁的文化氛圍,卓有成效的經(jīng)典誦讀課程,她毅然將孩子從外地一所名校轉到這里,F(xiàn)在孩子不僅學習經(jīng)典熱情高漲,而且每天練字從來都很自覺?粗@個沉穩(wěn)、懂事的小男孩,誰會想到,他曾是出了名的調(diào)皮鬼,作業(yè)很少認真完成。
位于該市北區(qū)的靈寶市第四小學,依托豐厚的地域文化底蘊,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確立“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辦學方向,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國文化”探索實踐。走進該校校園,沒有高大的樹木,在松竹梅蘭掩映之間,時時書聲瑯瑯,經(jīng)典誦讀之聲不絕于耳;處處翰墨飄香,孩子們習臨的書法令人賞心悅目。家長們稱贊這所建校只有四年的學校:樹木不高,國學成蔭。
堅持以音樂學習為切入點、以民族器樂學習為突破口的理念,成就了靈寶第一小學的藝術特色教育。校長李琳華說:“器樂學習,不是追求高難度的演奏技巧,而是通過音色的對比、音準的練習、樂曲的處理,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嚴謹認真、持之以恒的求學態(tài)度;合奏訓練,不是追求聲音的宏大氣勢,而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的意識,享受和諧之美;藝術活動展示,不是選拔精英比賽,而是重在全員參與,享受成長自信;音樂欣賞,不僅感受音律的變化,而且享受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節(jié)奏之美、韻律之美。”
該校六(10)班的許超然同學愛好廣泛,興趣多變,一到三年級參加街舞社團,四年級學習笛子和吉他,五年級又學習起了鋼琴,每周的班會課,他要向同學們展示他的一周學習成果,越學越有興趣;每年的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他都積極參與,有時是在臺上表演街舞,有時在臺下互動方陣進行彩扇團體表演。他高興地對媽媽說:“我能在市一小上學,太開心了!”
近年來,靈寶市堅持以創(chuàng)建養(yǎng)成教育示范學校和達標學校為載體,從幼兒園到中小學,從普教到職教,全面加強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同時,充分整合靈寶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堅持“制、編、建、研、讀、融”六字方針,豐富多彩地推進《道德經(jīng)》進校園,添彩校園讀書熱,形成與當?shù)馗锩沂考o念館、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朱陽革命歷史紀念館等教育基地的互動,為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引來了“家鄉(xiāng)水”,形成了“全面育人、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新局面。
( 編輯:師寶華 ) |
河南靈寶:讓孩子心靈浸潤“家鄉(xiāng)水”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19-01-11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