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三門峽有很多白天鵝,專門帶孩子來看看!” “三門峽大壩是我最期待的行程點!” “我對陜州地坑院非常好奇!” 11月18日早晨,隨著列車汽笛鳴響,近千名游客乘坐“2023白天鵝旅游季”首趟專列抵達三門峽,開啟了一場獨具魅力的“天鵝之旅”。 連日來,旅游專列來了,陜西省主流媒體采訪團、陜西旅游同業(yè)自駕踩線團也來了,天南海北的游客都來了。隨著越冬白天鵝陸續(xù)飛抵三門峽,“白天鵝旅游季”大幕火熱開啟。賞美麗天鵝湖、乘“天鵝號”游輪、游三門峽大壩、逛陜州地坑院、品豫西美食……八方來客接踵而至,三門峽的冬韻之美也愈發(fā)濃郁。 三門峽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作為白天鵝的最佳觀賞地,近來每天都會迎來絡(luò)繹不絕的游客。在青龍湖岸邊憑欄遠眺,白天鵝的倩影映襯在城市背景之中;漫步蒼龍湖木棧道,陣陣微風吹過,金黃的蘆葦起伏舞動,訴說著濕地的美妙;從周公島鳥瞰黃河濕地,生態(tài)地貌與天鵝翩躚一覽無余……“可以如此近距離地觀賞白天鵝,這樣的體驗獨一無二!”來自許昌的游客張鑫贊嘆道。 一湖天鵝半城河,令白天鵝鐘情的三門峽究竟有何與眾不同?不少游客選擇乘坐“天鵝號”游輪一探究竟。抬頭望,不時有白天鵝從頭頂滑翔而去;低頭看,三門峽獨有的清清黃河近在咫尺……船在水中行,俯仰見美景。“真沒想到三門峽的黃河居然這么清澈,很漂亮!”來自南陽的游客李軍被“清水黃河”深深震撼,他不禁感慨,要想感受最美的黃河風韻,乘坐游輪是很好的方式。而臨別“天鵝號”游輪時,李軍已迫不及待到三門峽大壩去尋找“清水黃河”的答案。 作為黃河入豫第一站,三門峽伴隨著1957年萬里黃河第一壩的興建而設(shè)市建城。來到三門峽,一定要到三門峽大壩去看一看。登上大壩遠眺,黃河之水碧波粼粼,一望無際;兩岸青山綠樹,山光水色,相映成畫。在三門峽大壩,不僅能了解黃河安瀾背后的故事,還能聆聽關(guān)于“中流砥柱”、張公島、梳妝臺的美麗傳說,感受“一步跨兩省”的奇妙之旅。 然而,三門峽的魅力遠不止于此。這里不僅有旖旎秀麗的自然風光,還有深厚的人文歷史和文化底蘊。其中,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更是充滿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向黃土地垂直挖下一個深坑,再朝著土坑四壁鑿出幾孔窯洞,院子中間栽種樹木,這便是神奇的地坑院。無數(shù)星羅棋布的地坑院散落在三門峽厚重無垠的黃土地上,形成了“遠看見樹不見村、臨近聞聲不見人”的奇特景象。游客穿行在一個個地坑院中,既能欣賞充滿先民智慧的民居形式,又能品味陜州剪紙、穿山灶、十碗席和陜州鑼鼓書等陜州民俗。 “我知道四合院,但還是頭一次看到這‘地下四合院’!”11月18日,來自平頂山的李輝在游覽完陜州地坑院景區(qū)后,為先民深厚的生活智慧連連發(fā)出驚嘆。 這樣的驚嘆在三門峽廟底溝博物館也不斷上演著。走進環(huán)幕影院廳,科教片《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為游客帶來一次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仔細端詳各式彩陶展品,黑、紅、白三種顏色的簡單搭配,絢麗繽紛的造型與線條,仿佛帶著人們跨越數(shù)千年的時間長廊,一睹史前時代的精神風貌。“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會客廳,博物館里的獨特文化魅力會吸引更多游客前來瞻仰。”來自洛陽的文藝愛好者崔婕說道。 徜徉函谷關(guān)沐道德清風,流連虢國博物館領(lǐng)略“周風虢韻”,走進陜州感受溫潤礦溫泉……三門峽的城市肌理中,有人文的浪漫、自然的慷慨,也有拐角的驚喜、不期的相遇。一個個不可替代的風景,正等待著你親自探訪。 |
“天鵝之鄉(xiāng)享溫情”系列報道之四
游生態(tài)之城 尋古今文明
本報記者 王夢
來源: 發(fā)布日期:2023-11-21 打印
